今年疫情在2000年多前一本古书上就预言了

明灯古筮学 奇门遁甲 13924 0
公众号:明灯易学 交流微信:262412998

黄帝内经

今年疫情在2000年多前一本古书上就预言了

中医有一门很玄的学问,叫五运六气。最近我们经历了一次全民的疫情,五运六气很刷了一波存在感,为什么?因为在《黄帝内经·六元正纪大论》里白纸黑字地提醒了:2019年的冬天会有瘟疫。

原文是这样的:“凡此厥阴司天之政……终之气,畏火司令,阳乃大化,蛰虫出现,流水不冰,地气大发,草乃生,人乃舒。其病温疬。”

什么意思呢?当厥阴风木司天的时候,终之气,也就是,小雪节气到大寒节气这一段时间,冬天不冷,是暖冬,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了,蚊子苍蝇也出来了,河里的水也不结冰了,草提前开始发芽了,人也不怕冷了,都在大街上活动身体,也不躲在家里喝酒吹牛x了,但这时候非常容易爆发瘟疫。

那什么时候是“厥阴司天之政”呢?巳年、亥年都是,就是地支后一位是巳或者亥的年份,简单点就是属蛇或者属猪的年份。而2019年,如果用干支纪年,是己亥年,猪年。

翻译过来就是2019年的冬天(小雪至大寒期间)有瘟疫。

是不是惊到了?那有的朋友要问了,2003年非典也这样吗?我们再翻开《黄帝内经》对照下。

2003年是癸未年,未年,也就是属羊的年,这一年太阴湿土司天,当时非典是春天3月4月5月左右。属于六气中的二气,《黄帝内经·六元正纪大论》对于太阴湿土司天的二之气是这样描述的:“二之气,大火正,物承化,民乃和,其病温疬大行,远近咸苦,湿蒸相搏,雨乃时降。”

翻译过来:2003年春末,温疬大行。

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?但是我想说的是,干支纪年和五运六气更倾向于数学,只不过数学是用来算数,而五运六气是用来算天气、人事和疾病,仅此而已。

但是反过来,我也刻意隐瞒了两点。第一点是为什么今年的瘟疫是在武汉,而03年非典是在北京?《黄帝内经》时代,所谓中国的版图究竟有多大?

第二点是,内经里记载的丑未年,卯酉年,巳亥年,也就是牛年,羊年,兔年,鸡年,蛇年,猪年都有瘟、疫的字样。也就是说,按理说,03年的某个季节,05年的某个季节,07年的某个季节,09年的某个季节等等,都应该有瘟、疫才对,但是像这样的全民疫情,20年来我们就经历了两次。

运气学说讲是一种规律

那这是在玩概率,瞎蒙吗?

当然不是,因为当深入了解运气学说之后,你就会明白,运气学说讲的是一种规律,当遵循这种规律时就是好的结果,当违背这个规律的时候就是不好的结果。所谓“运气”不是“luck”,而是一种规律,其本质在于告诉你“当其时,当其位”。比如暖冬为什么容易发生瘟疫,因为冬天应该冷,应该下雪,应该收藏,而你不冷反热,不收藏反发散,那这就如同六月飞雪,背道而驰,必有祸殃!

我们感受一下今年的冬天。冬季为水,主封藏,地气收,而今年多地冬雷震震,所谓“山无棱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”,这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异常现象,即非常道。

而人也是一样的,就一天而言,早上干什么,中午干什么,晚上干什么;就一年而言,春天干什么,夏天干什么,秋天干什么,冬天干什么;就一生而言,幼年干什么,少年干什么,青年干什么,壮年干什么,老年有干什么。就着天地安排的定数走是最省心省力的。这就是中医的养生防病的关键。

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避其毒气

而在更早的《黄帝内经》时代,就有专门的篇章记录当时的管理者黄帝针对“疫情”的传染与预防问题向他的老师、专家岐伯请教的内容,这部分出自《黄帝内经素问》的遗篇“刺法论”,到了清代,温病学派里顶顶有名的医家吴鞠通先生又把这段写进了他的著作《温病条辨》里。那我们看看黄帝请教的问题是什么,专家岐伯的回答又是什么:

帝曰:“余闻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,不施救疗,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?”

岐伯曰:“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避其毒气。”

黄帝问他的老师岐伯说:“我听说疫病流行起来,具有很强得传染性,不管老少长幼,发病症状都相似,面对疫病的爆发,怎么样才能够防止其传染呢?“你看,面对传染病疫情,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要去面对的,而且不管大小,染上疫病,症状都很相似。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,还有2003年的“非典型肺炎”,发病规律上都很雷同: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。

那么,岐伯的回答是什么,我们怎么样来防止疫病的传染?岐伯的回答很震撼,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。其内容是: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避其毒气。

疫疠的发生,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天地之气失守,不在正位上而发生。所以在专讲疫疠的“刺法篇”里,反反复复出现多次某某气“失守”“不迁正”的字眼。那何谓失守?何谓不迁正?守正就是在其应在的正位上发挥作用;失守、不迁正就是不在它的位置上,“不在其位则为邪”,就变成疫疠之气散播。

今年的天地之气守正了吗?在南方生活的人应该深有体会,今年的冬天太热了!立冬以后一直到大寒前,气温都不怎么降,甚至元旦过后已经元月10号,南宁的街头,中午时分依然有人可以穿着短袖在室外活动,非常闷热。

冬天对应的是“收藏”之气,收藏的是什么?其实就是天地在这个时间段把阳气收藏起来,这就是“藏精”的过程,所以气温会下降,会冷。冬天就是应该要冷的,寒气当令,它就“守正”了。但是,该冷的时候反而冷不下来,这就是问题,天地之气“失守、不迁正”了,天地不能藏精,问题就出来了。同样有一句话在《黄帝内经》里也出现多次:“冬不藏精,春必温病。”冬天天地不能做好“收藏”,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引发温病的流行。

为什么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,其实在2019年12月初就已经发生了,但之前一直没有爆发,直到大寒节气一来,好像突然间就爆发了起来,短短三天就接二连三地出现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,让老百姓瞬间紧张起来,一夜之间,“口罩”变成了热销商品,犹如17年前的板蓝根一般。其实就是“冬不藏精”的直接体现。

做好内在条件的保障后,外在环境也要有所保障,也就是“避其毒气”,它是隔离、防护等措施的高度概括。当然时代发展到现在,“避其毒气”的方法已经很先进了,但概括起来日常要做的有如下(但不限于此)几点:

1、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;

2、去一般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;

3、勤洗手,正确洗手;

4、增强体质,规律作息;

5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

6、避免接触野生禽畜;

7、将食物彻底煮熟食用;

8、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;

9、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;

文中的两个例子并不是说中医可以预测未来,更不是说用《内经》的理论就可以取代现代气象医学,而是说明大自然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时代古人就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的相关性,认识到自然界的地理环境、季节、气候等因素对人体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。

我们可以运用五运六气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控制,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对饮食衣物、行为习惯等进行调整达到防病的效果,其实这就是中医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基本思想。四

@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@

声明:部分内容来于网络,如有侵权,!以上内容,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,你有什么看法,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:【问答热议】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